校準
(1).[參見VIM 6.11和NCSL第4-5頁原級校準和次級校準的定義]。校準這個術語有許多不同但相近的定義。它是指通過與可追溯的測量標準進行比較,來驗證測量和檢測設備能力與性能的過程。校準工作需在待校準設備處于正常運作配置下進行,就像工作人員正常使用一樣。校準過程使用可追溯的外部刺激、測量標準或器具(根據需要)來驗證性能。校準的目的是保證儀器在正常使用時能夠按照其規定的性能指標進行準確的測量。根據校準結果判斷儀表相對于理想指標的性能質量。校準結果可能判定為通過或未通過,確定或分配一個或多個值,或確定一個或多個修正值。校準過程包括將具有標定公差但未驗證準確度的測量和測試設備單元與具有標定公差和已知不確定度的測量系統或設備進行比較,通過調整來檢測并報告或最小化儀器在公差限值方面的偏差,或被比較儀器準確度方面的其他變化。校準必須遵循指定的成文程序規則,并在特定且受控的測量條件下進行。此外,必須使用指定且受控的測量系統進行校準。
注意:
- 需要校準并不意味著可以或者應該調整被校準設備。
- 校準過程在必要時可能包括計算修正因子或對被比較儀表進行調整這兩個步驟,以降低不準確度程度。
- 在某些情況下,校準可能包括一些小的修理工作,如更換電池、保險絲或燈泡,或進行如零點和量程的小幅調整。
- 除上述小的修理工作外,校準不包括任何其它維護或修理工作。另見:性能檢測、校準程序。對比:校準(2)和修理。
- (A)許多制造商錯誤地使用“校準”一詞來指代對新制造的或已知超出公差范圍的、或處于其它不確定狀態的設備進行校正或調整的過程。制造商手冊中的許多校準程序實際上是工廠校正程序,這些程序只有在被校準單元(UUC)處于尚未確定或無法確定的狀態時才需要執行,比如被校準單元正在制造過程中已知超出公差范圍時,或經過修理后。在這種情況下,“校準”是指校正或調整,這些都屬于維修活動,不包含在校準的計量學定義中。
(B)在許多情況下,檢驗、測量與測試設備(IM&TE)的使用說明書中可能會用“校準”來描述通常由測量系統操作人員執行的一系列任務。例如,正常操作流程中進行的自檢環節,或者在使用測量系統前進行自校準(歸一化)。“校準”用于指代此類任務時,是指這些任務是經過培訓的系統用戶正常工作中的一環。校準的計量學定義中不含此類任務和類似任務。
對比:校準(1)
另見:歸一化、自校準、標準化